- 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答: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简要了解创作背景:安史之乱。这属于“知道”层次。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这属于“理解”层次。活学活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这属于“运用”层次。分辨出古诗文中的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这属于“分析”层次。提高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这属于“综合”层次。
- 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答: 采用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分类方法(归类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来分析?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
答:还可以使用字处理和多媒体等软件来分析。使用思维导图工具,使教学目标更加条理、清晰。使用字处理软件,可以对重点知识内容的文字进行美化、阴影等,从而使学生更加注意。而使用多媒体软件,制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 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
答: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态度等。
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我是非常认同的。首先,他能够及时地分析和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即起点能力水平和认知结构与县城同学差别很大)。然后,做出相应的更改。其次,他还把学生比较陌生的国际新闻内容换成学生比较熟悉的国内事实内容,这一点一下能够拉近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效果也应证了这一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激发了出来。再次,王老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更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课后对学生理解不准确的地方,也做了纠正,并总结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王老师的这种调整是成功的,是有效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 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应该怎样修改?
答:不规范,例如: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改为说出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简要了解创作背景:安史之乱改为简要复述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改为准确解释字、词、句的含义等。